| 认真学习、深刻领会、坚决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 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今天,我们公司的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了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,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逻辑、实践路径与价值追求有了更为系统的认知,对文明传承、发展动能、民生温度与全球视野四个维度有了更深的理解。 
  一、文明根脉的延续:读懂现代化的“中国底色” 
  全会公报强调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要“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”,这一表述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。从良渚古城的水利智慧到“民为邦本”的治理理念,中华文明中“以民为本”的基因与马克思主义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”追求高度契合,共同铸就了区别于西方“资本至上”的发展道路。 
  从“十四五”时期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成,再到全会将“坚持人民至上”确立为发展重要原则,这些实践印证了:中国的现代化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或制度照搬,而是文明基因的当代延续。这种植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发展逻辑,让我们对“中国道路”的历史底蕴有了更真切的理解。 
  二、新质生产力的崛起:把握发展的“核心引擎” 
  全会将“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”置于战略突出位置,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密码。不同于以往的单点技术突破,此次部署呈现“系统集成”的鲜明特征——通过统筹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强国建设,构建“技术创新 +制度高效+产业协同”的综合优势。 
  两个数据让我们尤为震撼:传统产业未来五年将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,新兴与未来产业十年规模堪比“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”。这背后是“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”的产业升级方向,是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对千行百业的全方位赋能。更可贵的是,全会明确新质生产力必须立足实体经济,这让技术进步始终扎根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,避免了“脱实向虚”的风险。 
  三、民生福祉的承诺:感知发展的“温度刻度” 
  “人民”二字贯穿全会部署的始终,从具体举措中能清晰触摸到发展的民生温度。在就业领域,通过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;在教育领域,以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”回应群众关切;在养老领域,健全医养结合服务并开发老年人力资源。 
  最打动我们的是 “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0岁左右”的目标,这一具体指标背后,是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、健康中国推进等一系列政策的系统支撑。全会提出“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”,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落实在收入分配、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的务实行动,让现代化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。 
  四、全球视野的担当:彰显大国的 “文明价值” 
  将全会部署置于“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”的全球背景下审视,更能体会其世界意义。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留下的两极分化、生态破坏等困局,反衬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——以“人口规模巨大、共同富裕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”的特征,为人类文明转型提供新方案。 
  从“擦亮‘投资中国’品牌”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机遇,到反对“脱钩断链”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,全会展现的开放姿态令人振奋。这种“既看GDP也看GNI,既重视‘中国经济’也重视‘中国人经济’”的发展观,彰显了大国担当: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自身的发展,更是为世界提供稳定性与新动能的过程。 
  二十届四中全会为“十五五”时期绘就的蓝图,本质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“施工图”。从文明传承中坚定自信,在创新驱动中把握机遇,于民生改善中践行初心,在全球格局中展现担当——这既是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,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行动指南。我们作为时代的参与者,要在时代坐标中践行使命,唯有将公司的创新和发展融入国家战略,方能在推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应有之力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 同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.10.24 
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 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