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title
关于我们 标的介绍 拍卖公告 成功案例 业务知识 联系我们
  Simplified Chinese English site
Home 主 页
2021-3-24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—学习十九届五中会议全会精神心得体会
 
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“十四五规划”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”的要求。顺应亿万群众期盼,对增进民生福祉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。
  发展积极的养老服务是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实际问题,树立积极的老龄观,在养老服务治理理念上多从正向因素去寻求解决之道,在养老服务发展中注入“积极”这一价值理念。
  首先,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体现在主动参与上,不是被动养。任何个人以及家庭都不是养老服务的被动接受者,而应是参与者和提供者。
  其次,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体现为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适应,不是孤立养。要通过养老服务来维持和丰盈个体社会网络,为人生添加温度和意义。
  再次,养老服务积极性体现在健康促进和功能维护上,实现康养融合。现代医学表明,医学治疗对健康的影响有限,个人行为、生活和社会环境等才是健康更关键的决定因素。将健康促进融入日常生活和养老服务中,能以养降医、以养促健,低成本实现健康老龄化。最后养老服务积极性体现在价值促进上。要通过养老服务促进老年人潜能和价值的发挥,促进老年人自我需要和社会期望的统一。
  做好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。在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当下,安老享老已经成为全体居民的常态需求,养老服务上的“适度普惠”成为民众美好生活的体现和保障。
  首先,要建立可持续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,为全体国民所面临的长期照护风险提供必要的保障。以保障生活质量和成本可控为导向,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照顾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、协助、社会参与及相关的医护服务,提高长期照护的社会认知和服务可及性。
  其次,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同步进程中,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,为一般老年人群提供水平适度的、更加关注人自身发展和感受的养老服务,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  完善养老服务基层治理。养老服务最终要落到老百姓身边,需要优化基层治理生态,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双方对接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首先,在行政管理上,减少服务体系搭建和资源建置上的分割和碎片化。按照条块结合、以块为主的原则,加强对街乡社区的政策支持、财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。
  其次,充分调动市场潜力,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。通过合理规划居住区设施配套,借助现有的商业设施和服务系统,解决大部分老年人的共性服务需求。同时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的市场细分,建立健全相应的供给方式,形成多样化、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产品,由消费者和服务商自主选择。
  再次,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“三社联动”,创建信息互通、邻里互助的社区共同体。治理深度决定社区温度,在人口老龄化水平快速提升的社会背景下,激活社会最小单元格的毛细血管,促进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落地生根,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,无疑既能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,也是预防和应对未来可能突发的公共风险事件的第一道屏障。
  调整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式。养老服务难,本质上在于老年人需求样态的复杂性,难以做到供需对接的精准化、服务内容的精细化、成本、效益核算的精明化。信息时代的来临为提升信息能力提供了契机,关键是以人为中心,以家庭为中心,打破数据采集和共享的壁垒,建立社会共享的基础数据库,并加强数据开发应用,构建本地区老年人生活状态的知识图谱,有效回应养老服务需求,避免回应不足或回应过载。
  支持各类社会主体敏锐回应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“自下而上”的养老服务自主提案,提升养老服务项目的本土化和亲民化,带动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,使其成为养老服务的有效生产者、关怀型社区的有力建设者。
  通过学习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,使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会议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有充分认识和理解,国家强大必须是农业、工业、教育、科技、医疗和国防军工等等强大起来,同时才能要让人民安居乐业。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同心同德、顽强奋斗,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傅菊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年3月17日
 
 
版权所有 © 2004 -- 2016 上海海同拍卖有限公司
Powered by IDEABODY.
沪ICP备05062593号
友情链接:数据服务上海植物租赁办公室绿化网气体放电灯